新闻详情

水准仪的发明和应用

日期:2024-04-19 12:26
浏览次数:2948
摘要:

(一)对《考工记》中水准施测的考证
水准仪的发明和应用
    战国初年成书的《周礼•考工记》①中有一段关于城市建设如何确定方位和平整土地的记载,其中有“水地以县(悬)”的说法。什么是“水地以县”?东汉有名经学家郑玄(127~200)注解说,“于四角立植而县,以水望其高下。高下既定,乃为位而平地”②。即在建筑场地四角立四根木柱,然后用水平法观测它们的高度。四角地面高程确定后,再根据建筑物各个部位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去平整开挖。

    《考工记》的记载和郑玄的解释并不是惟一的。《汉书•律历志》有“绳直生准”句。三国吴人韦昭注解说:“立准以望绳,以水为平”。与郑玄对《考工记》“水地以县”的解释相一致。魏明帝太和六年(232)在许昌造景福殿,何晏(190~249)作赋,称其规制严整。其中有“制无细而不协于规景,作无微而不违于水臬”句。唐李善于显庆三年(658)作注称:水臬之水即水准,测高下;臬即晷表,测方位③。是当年宫殿建筑应用水准定平的实例。

    《考工记》所说的定平方法是怎样实施的呢?唐代永徽年间(650~655)太学博士贾公彦说:在工地四角立柱,用悬吊的垂球来左右校正柱身的正直。接下来他又说:

    柱正,然后去柱远,以水平之法遥望。柱高下定,即知地之高下。然后平高就下,地乃平也。④
无独有偶,北宋元祜年间将作监的主管官员李诫(?~1110)引证当时建筑施工中的惯常做法,对《考工记》“水地以县”的理解与贾公彦如出一辙。他说:

    “今来,凡有兴建,须先以水平望基四角,所立之柱,定地平面,然后可以安置柱石,正与经传相合。今谨按《周礼•考工记》修立下条。”⑤进一步证实了汉唐间经学家对“水地以县”注解的真切。

    那么,“以水望其高下”究竟用的是什么仪器?郑玄、韦昭和贾公彦都没有说明。从他们对水准施测的具体方法有明确的解释,而对所用仪器却语焉不详,可见这种仪器构造简易和司空见惯。其实简易的水准测量只要用类似脸盆大小的容器,就可以直接从容器水面用目力抄平,也可以在容器两端分别放置一个浮标施测,⑥因此,不必在**注解中多作解释。清代经学家戴震(1723~1777)也认为,《考工记》中定平所使用的水准仪只不过是一个长条形中间装水的盘子,即“以器长数尺,承水”①,概如以上推测。②

    ①参见闻人军,考工记译注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3年,第152页。
    ②《周礼注疏》,十三经注疏本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年,第641页。商务印书馆1955年出版的戴震《考工记图》第97页,对此段文字断句作“于四角立植,而县以水,望其高下,高下既定,乃为位而平地”。在“而县以水”前后断句误,从下引之贾公彦疏中可见。
    ③梁•昭明**:《文选》卷十一,景福殿赋,四部备要本。
    ④《周礼注疏》,十三经注疏本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年,第641页。
    ⑤宋•李诫:《营造法式》序目,商务印书馆,1933年,第28页。
    ⑥清代乾隆间李世禄,《修防琐志》卷2,水利珍本丛书本,第62页。其中载有简易水平量测方法:“用大水盆一个,径约二尺余者,或水缸或长木桶更妙,倾水于内……”这种简易水准量测起源当甚早。

    (二)战国秦汉之际大规模水准测量实践

    如上推断的可靠性如何?我们可以用当年水准测量的实践来印证。《逸周书•程典》载:“慎嗅地必为之图,以举其物,物其善恶,度其高下,利其陂沟……”⑧也就是说,周代所绘之地图必须包括地面相对高程,提供水利工程建设等应用。再往后一些,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水准测量见于《汉书•沟洫志》记载的有多处。例如,西汉征和年间,为解除黄河泛滥对今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的威胁,齐人延年曾上书建议将黄河自中游向东改道入渤海。他说,“可案图书,观地形,令水工准高下,开大河上领,出之胡中,东注之海”④,时在公元前90年。可见,当年不仅水利建设需要水准测量,而且已有专业的水利工程师(水工)负责施测。元光六年(公元前129)大司农郑当时建议在关中开挖总长300多里的漕渠时,也曾“令齐人水工徐伯表”⑤。颜师古解释“表”字说,“巡行穿渠之处而表记之,今竖标也”,汉武帝征和三年(前90)搜粟都尉桑弘羊建议在西域实行**屯田,其前期工作即“图地形,通利沟渠”⑥,其中也必然有水准测量的内容。尤其是元狩至元鼎年间(前120~前110)在引洛水的龙首渠施工中,要开挖一条穿越商颜山的隧洞。隧洞长10多里,两端不通视,采用竖井法施工(详见第三章第四节),更必须依赖准确的水准和方位测量才能进行。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。⑦这些工程实践充分证明,当年不仅有了水准测量,而且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精度。

    围的攀山越岭的水利建设,确定输水以及输水渠道所要求的适当坡度,必须保证较高精度的水准测量,只靠原始的挖掘水沟来测量高程是不可思议的。可以肯定地说,至迟在战国之际,可携带的水准仪已被普遍应用。
 
    (三)古罗马时期的水准仪

    欧洲水准仪在维特鲁威的《建筑十书》中有明确记载,有两种形制。**种是常见的应用水平原理的条形水槽,即在木板上做出“长五尺,宽一指,深一指半的沟,在那里装水。这时,如果水平均地接触上缘,就了解它是水平的”①。**种类似我国明清时期河工上使用的旱平,即利用与铅垂垂直的原理找平的仪器(见后)。

    ①清•戴震:《考工记图》,商务印书馆,1955年,第97页。
    ②20世纪80年代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中曾发现过一个长30多厘米,宽4.5厘米的陶制条形盘,其年代距今5000~7000年。有人认为,它是我国*早的水准仪。若是,它将是目前所见到的世界上*古老的水准仪了。参见《文物》1986年**期图版贰和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1986年8月7日第四版。
    ③  《逸周书•程典》,丛书集成本,第44~45页。该书收录了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至公元前6世纪周灵王期间的古史料,个别地方虽有后人掺入之史实,也不晚于战国。《周礼》记大司徒的职责是“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,以佐王安扰邦国”,所记与《逸周书》类似。见《周礼注疏》,十三经注疏本,第148页。
    ④《汉书.沟洫志》,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,第23页。
    ⑤《汉书•沟洫志》,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,第17页。
    ⑥《汉书•西域传》卷96下,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本,第363页。
    ⑦《三国志.魏志.牵招传》载,黄初六年(225)前后,牵招在雁门郡(治今山西代县西南)任太守,城内饮用井水,颇咸苦,居民每天需往返七里担水饮用。牵招主持修建引水工程,“准望地势,因山陵之宜,凿原开渠,注水城内,民赖其益”。
 


图 2-31 古罗马时代的水准仪

 

    在柯比(Richard Shelton Kirby)和华盛顿(Sidney Withington)等所著的有世界影响的《土木工程史》一书的第四章中,专门介绍了古罗马的两种水准仪,其中利用水面自动水平原理的叫作dioptra,作者说:“对dioptra的描述非常模糊,人们一直不知为何物,直到1912年一名测量工程师在古罗马废墟上发掘出了dioptra残存的金属部分,才破译了这种仪器的结构。它的主体是一个金属槽,金属槽由一个可转动的轴盘支撑,这个槽可以水平也可以俯仰转动,可以量测目力所及的距离并有相当高的精度。”②见图2-31。对照《建筑十书》关于木槽水准仪的记载,可见1912年发现的金属水准仪与木槽水准仪的原理和构造完全相同,只是更为精巧罢了。

    ①维特鲁威的《建筑十书》作于公元前32年至前22年之间,原文不久佚失,只流传下来抄本。抄本在中世纪被发现,并被用来指导建筑的设计,文艺复兴时期,仍然作为古建筑的设计规范。关于水准测量的部分在《建筑十书》第八书的末尾。参见高履泰中译本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86年,第189页。
    ②  R.Kirby,S.WithingtOn,Engineering in History,Lmperial CiVilizatiOn,Dover Publications,inc,New York,1990,P82.

    柯比等认为,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。罗马人占领后,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发明,并加以改进,可见木槽水准仪与金属水准仪之间的继承关系。可以认为,我国战国之际的水准仪与欧洲人的水准仪相比,它们发明时间相近,原理相同,形制相仿,只是尺寸大同小异,工艺上有所差别而已。古罗马的水准仪用金属制造,有螺杆与齿轮传动,用以转动方向和调节俯仰,较为**和方便。

    古罗马人之后,测量仪器停滞了10多个世纪。在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之后,科学以梦想不到的力量,一下子重新兴起并迅速发展,直到18世纪出现了现代水准仪,水准仪器制造才出现了质的飞跃。

    据说,埃及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造运河时,也曾使用过长6米的槽形水准仪。

下一篇: 10.1放假安排 2013
上一篇: 电子水准仪

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738号